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高速融合,以咖啡为代表的西方舶来品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並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据智研谘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达1130亿,同比增长31.24%,预计到2023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06亿。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连锁咖啡巨头,曾在国内开设3000家门店的上岛咖啡,却已到了退场的边缘。日本,是最早开始接受並吸收咖啡文化的亚洲国家之一。1933年,日本人上岛中雄在神户开设「上岛中雄商店」,主营咖啡豆业务。1951年,上岛中雄成立上岛咖啡,並迅速在日本开设多家分店。
1968年,台湾商人陈文敏在日本神户考察时,被邀请至上岛咖啡品尝,並迅速被咖啡独有的味道所吸引。当时,咖啡在国内市场並不流行,仅仅是上流社会才喝得起的小众饮品,在日本却早已彻底融入社会。陈文敏敏锐的嗅到了商机,与上岛咖啡株式会社签订协议,将上岛咖啡引入台湾。 回到台湾後,陈文敏迅速 註册了「上岛咖啡」的商标,经营期了咖啡店。但在当时,台湾经济虽然相对较好,但对於普通居民来说,咖啡的价格还是太高了,上岛咖啡也未能得到太好的发展。在接下来的20年间,上岛咖啡只在台湾开设了20餘家门店,相当於一年开一家。
上世纪90年代,大陆开放台商投资政策,大量台商来到大陆经商。陈文敏再度嗅到了商机,但苦於没有足够的资金,被迫拿出了上岛咖啡55%的股份,才收穫了7位投资人的投资。
1997年,上岛咖啡在海南开设第一家门店,正式进军大陆市场,陈文敏持股45%,出任总经理,负责具体经营;游昌盛则成为另外7名股东的代表,出任董事长。 彼时的大陆咖啡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以星巴克、Costa为代表的的海外咖啡连锁店尚未注意中国市场。拥有30年经营经验的上岛咖啡,一进入大陆,便迅速吸引了小资白领的注意,纷纷前来消费,感受西方咖啡文化。
同时,受到当时下海意识的影响,也有不少嗅到商机的人们找上了陈文敏,意图加盟上岛咖啡。就这样,依靠市场空白以及加盟商们的注入,上岛咖啡在大陆迅速崛起,短短几年时间,便铺设了上千家门店,成为当时国内最大咖啡连锁品牌。 经营了30年的品牌,却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也让陈文敏越来越不甘心,与其他7个股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甚至让家人经营起了「老树咖啡」,和上岛咖啡正面竞争。
2000年,上岛咖啡内讧彻底爆发,陈文敏与其他7位股东彻底分道扬镳,在杭州成立杭州上岛咖啡,游昌盛等6位股东则是在上海成立上海上岛。
戏剧化的是,虽然陈文敏、游昌盛两派分家,但却依然使用同一「上岛」商标进行经营。毕竟是有着30年咖啡经营经验,短短2年时间,陈文敏的杭州上岛便开设了200多家分店,但上海上岛却仅开出不到100家门店。随着杭州上岛越来越火,2003年,游昌盛坐不住了,投诉杭州上岛咖啡商标侵权,与陈文敏正式开战。 在经过了长达2年的纠缠後,陈文敏艰难胜诉,与上海上岛达成和解。但在这场持久战之中,双方没有真正的胜者,均因此事导致元气大伤, 也给了其他咖啡品牌撬开市场的机会。随着星巴克、Costa等海外品牌的入驻,上岛咖啡品牌影响力大不如前,逐渐沦为二三线品牌,並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时至今日,虽然还能依稀看到上岛咖啡的身影,但整体经营却早已大不如前。上岛咖啡的没落,也为企业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保持最基础的发展运营,即便是夺权成功,最终剩下的也仅仅是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