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今天的新人物——张晓卿
说起在马来西亚的汉语推广做出的努力,东南亚“报业大王”张晓卿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收购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成世界最大华文媒体平台之一
此时的张晓卿,白手起家创办的常青公司,已经发展壮大,拥有4条生产线,主营胶合板生产与出口。
在张晓卿的带领下,《星洲日报》浴火重生,变得愈发壮大。将《星洲日报》一度发展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中文报纸。
1992年,张晓卿又收购了马来西亚另一家中文报纸《光明日报》,与《星洲日报》结为姐妹报。
1995年,他还重金收购了明报集团,并掷地有声道:“我们华人应该建立和拥有一个以全球华人为主体的媒体和网络世界。我们必须依从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去表达我们的感情和声音。”2002年11月,张晓卿荣任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会长。为中文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晓卿也因此被称为“报业大王”。
张晓卿多次被迫辍学
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张晓卿小时候虽然上过学,但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教育。1935年,张晓卿出生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祖籍福建闽清。
幼年时,因家境清贫,一家人以割胶为生。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身为长子的张晓卿,更是尝尽了世间冷暖父母工作的时候,年幼的张晓卿要照顾5个弟弟和3个妹妹。
虽然生活贫困,但依旧难以阻挡张晓卿对于读书、学习的渴望。虽然他多次被迫辍学,并未完成正规的教育,但只要一有机会,就想方设法读书、学习。张晓卿踏入社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舅父的木材公司里做工。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张晓卿很快成为舅父最得力的助手。也正因为这份工作经历,为后来他的白手起家创业奠定了基础。
成大马最大胶合板生产与出口公司
1975年,40岁的张晓卿白手起家,靠着仅有的一笔小资金创办了常青公司。凭借着丰富的商业经验,以及过人的毅力,张晓卿带领着常青公司发展壮大。创业第二年,他就获得了沙捞越州4个县的伐木权。
1985年,张晓卿又兴建了常青合板有限公司,拥有4条生产线。到1989年,张晓卿的常青公司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胶合板厂。而今,常青集团已经拥有24条胶合板生产线,拥有超过120公顷的森林伐木权,一跃成了马来西亚最大的胶合板生产与出口公司。
热心慈善,被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家”的称号
虽然未曾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张晓卿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事业有成后,他更是多方面鼓励贫寒学生的深造。1994年,张晓卿推动创建了备受世界华人瞩目的“冰心文学奖”。
后来又为马来西亚的华校及弱势群体成立了“星洲日报基金”,设立了“常青怀恩基金奖学金”,这一不分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助学计划。张晓卿在福建、山西、四川、广西等地,出资捐助近千万元人民币兴建学校,还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捐建大同市常青中学。
四川“5.12地震后,张晓卿发动马来西亚华社和读者为中国抗震救灾捐款,捐赠总额超过200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