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白发魔女,一生为情所困……哈玛雅……你为什么背叛我……”,伴随着一声痛彻心扉的嘶吼,女侠的红色头巾随风飘落,满头耀眼的白发滑落肩头,凄厉的眼神怒视前方,飞身跃起,长剑刺向负心郎……
飞红巾人如其名
1996年的夏天,当窗外的蝉鸣将你从午睡中叫醒,你打开电视,看到这一组极具冲击感的画面,作为资深电视儿童的你,如何能不被这扣人心弦的剧情所吸引。
当这个堪称经典的片头演完后,才出现片名《塞外奇侠》,这是一部隔合了梁羽生三部小说魔改出的电视剧作品,演出人员里面居然没有我们熟悉的TVB明星,整个质感也不像内地刚刚开始摸索的土味粗糙。
三代白发魔女即使满头白发也颜值惊人
那么这样一部长着华人面孔,却不属于两岸三地的武侠巨制,到底来自哪里呢?
答案是新加坡,一个人口仅500多万,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的东南亚小国。
人口就更不用说了,500万以下的在我们这都称不上大城市,只能是发展差强人意的三四线。
人口基数太小,新加坡剧制作需要本土公司的赞助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家,竟然在90年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以中华文化背景为题材的电视剧,生生完成了逆向的文化输出。
如果你也是个小镇青年出身,一定还记得那段还拥有乡镇电视台的岁月,那时候他们除了点歌台之外,剩余的时间都是播放比各大省级电视台还新潮的电视剧,除了少量的国产电视剧之外,能够与TVB分庭抗礼的就是新加坡电视剧了。
“无怨无悔我走我路,走不尽我天涯路……”
《莲花争霸》的剧情可能你已经忘记了,但这首主题曲应该还是会唱的吧。
堪称创造了收视神话的神剧
1993年,这部将古龙《流星蝴蝶剑》和金庸《笑傲江湖》熔为一炉的神剧播出时,同样引起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其中可男可女的白玉川更是震撼了许多人幼小的心灵,可以说是大部分80后生人对于新加坡武侠剧最早的记忆,在电视儿童的好奇心下,也顺带着普及了不少东南亚历史和地理知识。
知道白玉川是女人的震撼不亚于许仙
比如,有的小学生看了这个剧后,会误以为新加坡是属于中国的一个地方,不然为啥长着同样的面孔,说着同样的语言,拍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武侠片。
直到上了中学,在历史书上学到亚洲四小龙时,才恍然大悟,了解到这个太平洋小岛国的前世今生。
事实上早在80年代,新加坡就已经开始了华语剧集的输出,比如85年的《人在旅途》、86年的《绝世双雄》、87年的《调色板》、89年的《浮沉》,后面还有91年的《三面夏娃》、92年的《霹雳红唇》、94年的《勇者无惧》,更不用说90年代后期的《昆仑奴》、《一路风尘》、《东游记》,这些都是曾经霸屏的存在。
故事不再记得,但名字却记忆犹新
类似《塞外奇侠》这样的古装武侠剧,虽然背景是架空的,但仍然讲的是发生在中华大地的故事,甚至每个地名,每个民族都有据可考,确实让人一时难以分清他的制作来源。
许多80后第一次看到八仙的电视剧居然是外国制作的
在90年代后期,新加坡剧集中开始出现港台明星的面孔,比如万梓良主演的《一路风尘》,比如马景涛主演的《东游记》,而这些电视剧的主题曲也往往都是由港台歌星所演唱,进一步模糊了他们作为一个外国出品的电视剧的事实。
其实,聪明的小朋友都知道,如何在三分钟内判断一个电视剧是否是新加坡出品。
只需等到中插广告出现,在中插广告之前,一般会有一个小片头,而当时内地剧的小片头只播放一次,港台剧是两次,而新加坡剧,则会来回重复三遍,广告后,还会再来三遍。
引进时改名《一路风尘》,这应该是最后一部在省级卫视播放的新剧了
这也难怪为什么我们对这些剧集的名字,至今念念不忘,毕竟看一集电视剧,我们能看到24次片名,简直是洗脑级别的重复。
相对于片名,关于新加坡明星,我们反而所知甚少,记忆中新剧正片开始前,没有像其他剧那样领衔主演之类的信息,而播完后字幕又走得太快,于是我们没法去追星,大多数人唯一能记住的演员,只有李南星、李铭顺、范文芳等事业出圈的顶级艺人。
很多年之后才知道他的名字叫陈之财
比如上图右边的哥们儿,当时起码看了他主演的七八部剧,对他的面孔可以说烂熟于心,却从来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觉得长成这样也能作男主角,可能新加坡确实人口稀少。
相信不会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叫陈天文
还有上图这个长得像低配版陈锦鸿和林文龙的哥们,在《莲花争霸》和《勇者无惧》中都有精彩演出,也是常年出没在各种新加坡剧集中,却几乎从来没有在粉丝心中留下过自己的姓名。
但曾经的我们,为什么那么爱看新加坡剧?
就武侠剧来说,可能是因为新加坡编剧大胆地改编和雄奇的想象,再加上精良的制作和演员精湛的演技,大大甩开了从《江湖恩仇录》起步还处于盲目摸索阶段的内地武侠。
与莲花争霸同时代的内地武侠剧巨制
比如敢于把两个武侠名家古龙和金庸小说里的人物融合到一起的《莲花争霸》,这应该也是至今为止史上唯一的创举了吧。
孟星魂大战东方不败的刺激,在那些爱做梦的少年心中,无异于孙悟空大战葫芦娃了。
化名沈冲的孟星魂和化名白玉川的东方不败
除了武侠剧之外,新加坡的都市剧为什么也曾经兴盛一时呢?
其实新剧与港剧都市题材最大的区别在于,虽然同是华人面孔,但故事却更类似于美剧的结构,传统中国人特征在角色身上的影响力,没有港剧那么深厚,毕竟,新加坡是官方语言为英文的另一个国家。
也就是说,我们看的只是精巧的故事设计与人物的转折起伏,这也就是为什么,曾经看过那么多新加坡都市剧,如今却记不住一个知名角色的原因。不像港剧有丁蟹、叶荣添等让人念念不忘的人物,他们身上既有西方资本的噬血,又有东方儒家的中庸,角色的复杂性让其有血有肉,更能引发国人深思。
TVB《创世纪》才是毫无疑问的华语神剧
2000年,是一个世纪交替的年代,很多事都从此改变了。也许还有人记得一部叫做《力克千年虫》的新加坡电视剧,是一部讲述正义力量大战电脑黑客的神奇剧集,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入侵航空公司导航系统,引导飞机失控,利用动画催眠控制青少年,甚至利用“千年虫”危机征服世界之类的科幻内容。
进入新千年,海报也一下子就有科技感了
似乎我们一瞬间,就脱离了那个有着两毛钱的冰棍、吱呀旋转的电风扇、17寸的黑白电视的夏天,迈进了全球高度融合、经济飞速增长的互联网时代,2000年前的电视剧都是泛黄的古早记忆,而2000年后,便是恍如昨日的美好时刻了。
有人说,是时间被偷偷加快了。如果你跑得不够快,就会落后于时代。 新加坡剧,就是在这样飞速向前的时代,被我们抛之脑后了。
第一个原因,国内的电视剧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在之前的时候中国的所有市场都是属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因此在当时中国出品的影视剧不多的情况下,新加坡等外来影视剧就有了一个进军中国市场的机会,但是从80年代开始起步之后迅速发展,中国现在的电视剧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再从制作能力和水准来看,中国现在也已经是世界前列,再加上网友们比较热衷于看美剧、日剧、韩剧等,因此新加坡的知名度就越来越小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新加坡的主要影视作品都是来自一个公司,也就是新传媒,在新加坡可以说是处于垄断阶段,他们这家公司对于电视剧的质量上没有实际上的追求,可以说都是固步自封,因此观众们对于这些影视剧也是产生了审美疲劳。
尤其是再网络兴起以后,电视已经不再是传媒行业中的主导领域。电视业的衰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新传媒和TVB一样在广告收入衰减以后,就不得不控制制作成本,这就导致节目质量下降,于是就使得收视率下跌。收视率下跌的结果会导致广告收入进一步衰减。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很容易理解,电视剧的投入不足,自然导致产品的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也就没有竞争力。新加坡近10年来唯一能够在大陆市场产生一定收益和回报的是电视剧小娘惹,不良的市场反馈自然使得大陆的电视剧引进方对于引进新加坡电视剧没有兴趣。
第三点是新加坡的演员得不到好的发展,新加坡的演员想要在娱乐圈脱颖而出,就仅有这一家娱乐公司发展,而接到剧本后的拍摄片酬很低,导致很多新加坡知名的演员到外地求发展,谋出路。这种人员的流失也是因为新加坡那边影视质量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