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带着妹妹上大学」的男孩吗?
2005年,在操场上,有一个20多岁的瘦弱男生。
他身边是一个更瘦更黑的小姑娘,她一会儿跑步,一会儿蹲在一边做作业。
这一幕被《校报》的两名学生记者看到了。
「这个学生做家教这么认真,还挺有方法,咱们乾脆採访採访他吧!」
两人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小姑娘是男孩的妹妹,还是捡来的。
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
他是谁?
这个男孩叫洪战辉。
他的事迹登上《校报》後,很快被多家媒体注意到,无数镜头开始聚焦到他身上。
一夜之间,这对「兄妹」的故事,感动了亿万国人。
17年过去了,这个故事迎来了怎样的结局?
支离破碎的家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4年,在河南省西华县的一个村庄,一个男人在家裡突然发疯。
他砸杯子,摔椅子,抓起东西就往地上摔。
妻子扑上去阻止他,却遭到了一顿拳打脚踢。
这个男人是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此刻的他,谁也不认识。
可万万没想到,混乱之中,男人竟一把抓起一旁的婴儿,暴摔在地。
他似乎还不知道,那是他刚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女儿,竟被他自己亲手摔死了!
洪战辉和弟弟放学回来,看到家裡一片狼藉:
父亲疯了,母亲骨折,妹妹死了。
这个12岁的少年跪在那副小小的身躯前,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绝望。
从那一刻起,洪战辉的世界裡就再无「幸福」二字。
几个月後,父亲从树林里捡回来一个弃婴。
或许是出於对女儿的愧疚和思念,这一次,父亲小心翼翼地抱着女婴,不肯撒手。
他的眼中,流露出久违的笑意和慈爱。
洪战辉看着这个舔着手指的女婴,正冲着自己笑。
他同时也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的亲妹妹回来了。
然而母亲却不为所动,她坚持要把孩子送回到树林里去。
「家裡本就穷,哪有功夫再多养一个孩子?」
小战辉却站出来坚定地说:「娘,要是你不願意养,我养!」
少年喊出这句话的那一刻,他並未意识到:
自己与这个没有血缘的小女孩,一生的命运都将紧紧捆绑在一起。
13岁的「男人」
他给小女孩起了一个很可爱的名字:洪趁趁。
洪趁趁的到来,给家裡添了不少生机。
可好景不长,父亲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
治病不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积蓄,还欠下数不清的外债。
但全家受苦最多的,是母亲。
父亲一犯病就会打她,母亲的身体总是旧伤未愈,新伤又至。
隐忍许久的母亲,在某个平静的清晨,选择了离开。
她把洪趁趁交给邻居大婶,在家裡留下了一笼刚蒸好的馒头,悄无声息地走了。
醒来後的洪战辉顿时慌了神,他跑遍全村,都没看到母亲的身影。
他又在家门口等了数日,仍没有等到母亲回来。
他对着天空绝望地喊道:「妈,你为啥不要我们啊?」
那一年,洪战辉只有13岁。
作家史铁生曾说: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严肃的结尾。大约都是突然面对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再不能睡一宿觉就把它忘掉。事後你发现,童年不复存在了。」
一夜之间,他被迫成长为一个男人,成为这个家唯一的顶樑柱。
重病的父亲,年幼的弟弟,还有嗷嗷待哺的妹妹,都需要他一人来照顾。
这样的重担,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不可能承受得住。
但洪战辉没得选。
家裡没有收入来源,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没有钱给妹妹买奶粉,洪战辉就抱着妹妹挨家挨户去讨奶水。
实在没辙,他就爬到树上给妹妹掏鸟蛋吃。
有一次,洪战辉马上就要够到鸟窝了,脚下的树枝却突然断裂,他从六七米高摔到地上晕倒了。
醒来後,摔伤腿的他却感觉不到疼似的,反而笑嘻嘻的。
因为他的手裡,捧着几颗完好无损的鸟蛋。
我命由我不由天
洪战辉在镇上念初中,学校离家有三公里的距离。
村民们每天都会看到瘦小的洪战辉,在学校和家之间的小路上,来回奔跑。
做饭、洗衣、割麦、插秧......是这个少年的全部生活。
边读书边养家,对洪战辉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而还未成年的他,不仅做到了,连学业都没落下。
1997年,洪战辉考上了河南省重点中学西华一中。
拿着录取通知书,洪战辉的内心感到了久违的幸福。
喜悦之餘,他面临的是更残忍的现实:
学费从哪来?妹妹谁来带?
内容未完,请按「第2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