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Bank提醒用户,若收到这两种SMS,请马上联繫银行以获得协助,因为你的线上银行密码可能已经泄露了! 根据《诗华日报》所报道,Public Bank 特别发出诈骗警报提醒用户,若收到以下这两种信息(SMS),请儘快联繫银行以获得帮助。 第一,是否在没有执行P Be或PB engage任何交易的青况下收到PAC 5 M5(个人验证码短讯)
如果用户没在执行PBe或PB engage任何交易的情况下收到PAC 5 M5(个人验证码短讯)和收到SMS通知指你的OB SecureSign在不是你的设备上启动的话,这都很大可能是你的线上银行PBe密码已被泄露! 第二,是否收到SMS短讯通知指您的PB SecureSign在不是您拥 有的设备上启动?
若用户收到以上的两种信息,很大可能你的PBe密码已经被泄露。Public Bank建议用户赶紧更改密码,並立即致电03-2179 9999与银行取得联繫,以寻求进一步的协助! 银行劝请用户千万不要点击带有连结的短讯,否则银行资料将被不法分子盗用! 那银行资料是怎么外泄的呢?你可能无意间做了以下的事情:银行劝请用户千万不要点击带有连结的短讯,否则银行资料将被不法分子盗用! 大众银行呼籲用户注意 这4种骗取个资盗款 不法分子再以银行名义发手机短讯骗取个资及盗款,大众银行作出澄清,促请客户切勿点击诈骗简讯中的网页连结,或拨打有关的电话号码!
大众银行日前通过电邮列出4种类的假手机短讯,澄清该些短讯並非由银行发出,促请用户关註: - 感谢用户使用银行卡尾段号码1098,在senQ消费3899令吉,若用户没使用,请立刻拨打03-56260232 - 用户银行卡在LAZADA网购平台消费2699令吉,若用没有授权这项交易,可拨打1800-81-2337 - 系统把银行户口列高风险,请点击https://www.pbebanks.asia重新验证你的户口 - 用户银行的Duitnow被标籤为不安全,请点击https://online-pbebank.com重新验证你的户口 据了解,大众银行的正确官方网页其实是https://www.pbebank.com,而短讯中所提供的乃是假网站。 大众银行促请若有任何疑问,可以拨打信用卡、扣帐卡背面的电话号码查询,或亲临大众银行,或可联络大众银行客户03-21768000。
此外,在网上有一名网友也分享2种连结,别点击假连结和假信息收到陌生SMS千万别乱点击裡面的连结哦!如果不小心点击後,户口裡的钱被盗光了! 最新骗子新手法,发这样的信息给你,大家注意了: 这是会骗取你的银行帐户信息,大家小心点,一不小心打开信息发来的连结,填上质料,银行里的钱就被转走了。 如果真的收到这样的信息,千万别点击连结、或是拨打冒充信息里的电话号码! Warning: Your account is marked as insecure, please click Return PAC immediately to confirm that it is safe to use. (https://pbevip.vip/)~这是假的public bank 网址连结。 如下图:这是假的网站,这是假的public bank 网址连结,(
如果遇到任何问题,一定要到官方网站、官方电邮或是官方服务热线询问哦! 大家到底该如何防範这种骗局呢? 对於这种骗局,大家一昧的加强防骗意识是没有用的。 因为,这种骗局根本不需要我们有任何的操作。那我们到底如何才能防止他人通过这种嗅探设备来盗刷我们的银行卡呢? 如果大家发现自己的手机信号突然丧失或者手机信号无故从4G变成2G,这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很有可能附近的有人在通过嗅探设备截取我们的信号,从而获得我们的手机号码。
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冷静,快速将自己的手机关机或者点击飞行模式,等待一个小时左右,千万不要恢复手机信号,因为我们一旦恢复手机信号後,验证码就会被骗子截取。 只要我们保持手机不能接受任何简讯,骗子就无法登录我们的手机软体。
而如果打击一旦发现即使将手机关机或者打开飞行模式後,还是收到了银行的简讯通知,一定要第一时间要向银行打电话询问简讯是否属实。 如果消息属实就立马冻结自己的银行帐户和其他支付软体的帐号,随後赶紧报警。
千万不要忘记将自己的帐户冻结,如果自己的帐户还保持使用状态,骗子很有可能继续盗刷银行卡或者登陆你的其他软体。 並且,一定要在办理银行卡时选择简讯通知这一功能,才能在他人盗刷银行卡时及时知晓,及时挽回损失。现在各种电信层出不穷,大家要提高的防诈骗意识。 但即使这样,很多骗术、骗局升级换代太快让很多人都防不胜防。所以大家还是要小心谨慎,尤其对於自己的资金安全方面。 除此以外,手机上的各种软体上的聊天记录、浏览记录等等各种隐私都需要我们小心。
收到网络钓鱼短讯,並且在不知不觉中点击了致使您进入网络钓鱼网站的Link。 电脑、手机等已感染恶意软体。 在线服务使用相同的密码,而其中一个安全性较低的户口遭骇。 与家人或朋友共享您的PBe户口凭证。 连接到公共Wi-Fi时登入至您的PBe户口。